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在诗意盎然的栖居地,东莞智成纤维又迎来了一周一期读书会。读书的乐趣只有沉浸其间,方可体味得出其中滋味。能让我们接受精神的修行,为平凡的生活辟一方宽广天地,为持久的前行积蓄取之不竭的能量。
本期主持人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享受,唯其如此,才能保持阅读的热情,进而深入阅读。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东莞智成纤维第152期读书会,去阅读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的好文。
读书会坐席
由分享者张琪铄带来《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赏析: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
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这个主张是全篇的中心论点。
由分享者罗伙秀带来《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是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后病入骨髓、体痛致死的寓言故事。意在告诫世人特别是为政者,应该勇于正视现实,直面个人灾难、社会危机,及早采取救治措施。作者在阐释道理、叙写过程中,赞颂了扁鹊之神智而鞭挞了蔡桓公的固执、愚顽,简单的语言传达,无繁复累赘,无咬文嚼字,实为佳作。
寓意:人非圣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但重要的、可贵的是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缺点,能够听从别人的意见进行改正。也指不能顽固不化,要认清形势,适当参考别人的意见。所谓不要“讳疾忌医”。
由分享者陈志莲《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是毛泽东于1963年创作的一首词。是在《光明日报》上读到郭沫若的词深受感动所创作的一首鼓舞人心的反霸权主义的词。
赏析:这首词自始至终贯穿着反帝反霸、捍卫马列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思想意志。上片多用典故,对霸权主义者的反华行径予以嘲讽、揭露和鞭撘,笔调冷峻而不乏诙谐。下片则“高吟肺腑走风雷”,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热情歌颂风起云涌的世界革命,风格雄浑壮伟。上下片浑然一体,形成大开大合波澜起伏的艺术特点,表现出一种至大至刚的气概之美。
由分享者彭琼舒《公孙龙与魏牟》
全文可以用我们非常熟悉的成语来概括:井底之蛙。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意思是:不可与井底之蛙谈论大海,因为它的眼界受狭小居处的局限。
中心思想: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公孙龙与魏牟》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指出了认知之不易和准确判断的困难。但篇文过分强调了事物变化的不定因素,未能揭示出认知过程中相对与绝对间的辩证关系,很容易导向不可知论,因而最终仍只能顺物自化,返归无为,这当然又是消极的了。
由分享者封煦《棘刺雕猴》
寓意: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专门爱吹牛皮,借此到处骗吃骗喝,他们公然无视客观存在,不要任何事实根据,随心所欲地吹出一串串五光十色的肥皂泡,用来欺骗善良的人们,以达到个人的目的。这些形形色色的的人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极大地破坏了社会和谐。
由分享者吴钟亮《中庸》
《中庸》十七章指出:只要你修身而提高德行,总有一天会受命于天,担当起治国平天下的重任。
十八章表明了天子和士在服丧方面没有贵贱之分。
今晚学习到了《鱼我所欲也》、《扁鹊见蔡桓公》、《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公孙龙与魏牟》、《棘刺雕猴》、《中庸》,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座宝藏,都会给我们工作、生活带来一些启发。
其实,读书和打球、看电影没有什么不同,从乐趣开始,看得多了,自然懂得分辨,就会追求阅读品质,如此一来,希望通过阅读来达到的教育目的就有了实现的可能性。152期读书会读书分享至此结束,我们下期再见。